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下)(7)

作者:炀师 时间:2018-04-07 19:03 标签:甜文 爽文

  陶笉然也不喜欢跟王君浩相处,点了点头便放行了。而后带着邱裕直接带到了木匠园。
  此时木匠们正在给水车的组件装车,邱裕看到园内摆放着形状不一的木片, 眼睛瞬间发亮,连忙对陶笉然问道:“陶大人,这可就是水车?”
  “是呀,辛亏赶上了,否则棉花田那边不知道要被耽搁成什么样。”陶笉然说着,也是松了一口气。虽说人工提水也可行,但终究没有水车效率高。而且既然水车这安装在小沂河,那这周围的农田就都能受到福泽!这一举两得的好处,损失了着实可惜。
  邱裕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如今才这般激动。虽然王君浩有带水车的图纸过来,但奈何沂州树少,木匠更少,根本找不到人和材料来做这水车。所以陶笉然的这一架,可是沂州第一架水车,这让邱裕怎么能不激动!
  陶笉然和邱裕一起出现在小沂边,立即引起了沂州城百姓的围观。特别是看到木匠们在有条不紊地组装水车,百姓们对那些体型巨大的木板全都好奇得不得了。
  这些木匠都是熟练工,只花费了半个时辰就搞定了。
  当这个两米高的庞然大物在水流的冲击下缓慢转动起来的时候,围观的百姓皆是发出了一阵惊呼!而邱裕也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水车缓缓地转了一圈,到达最高点的时候,将水倒进了管道预设的盛水台上。然后水流开始不急不缓地沿着管道,往棉花田的方向流去。
  陶笉然心念一动,跟着水流往前走,邱裕连忙跟上。而其他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不明所以,也跟在身后。
  五里的距离,其实也就两千五百米,陶笉然步伐虽快,但也走了将近四十分钟。等他到的时候,管道下方新建的蓄水池已经灌了一半的水了。
  这蓄水池有五立方米,在底部、一米高处各有一个出水口。如今一米高的出水口被木塞堵住,而底部的出水口十分小,正在缓慢地将水源流入棉花田中。
  平时棉花田只需要小部分浇水的时候,可以将底部的出水口塞住,使用木桶来承接一米高处出水口流出的水。而当蓄水池水满的时候,也能将管道开头的盛水台给收回,这样便不会再有过多的水流进来。
  这个设计虽不算巧夺天工,但也是别具匠心,考虑到了日常农田用水的种种情况。
  围观的百姓也是第一次见这么精妙的东西,各个都瞪大了眼睛,似乎要将这个新奇又实用的东西印在脑子里一般。
  而百姓中又有大胆,当即喊道:“大人,这个东西着实有用,什么时候能给其他农田也装上一个啊?”
  闻言,邱裕也不恼,似乎平时跟百姓们就是这么近距离地相处,他只回道:“你可知那管道造价几何?就是把你们家的田全卖了,也造不了一里的管道!”
  听到知州这么说,围观的百姓是倒吸一口冷气。
  这么精贵的东西竟然用来给这片田浇水,这里种的到底是什么奢侈的玩意儿?
  百姓们心中猜测纷纷,但也不嚷嚷着要给自家田里也弄这么一出了。
  水源配齐了,十位农民也不等三日后,第二天就抄起家伙开始播种。
  如今春耕已经接近尾声,不少闲下来的百姓,都纷纷过来围观这神奇的调水工程,还有那神秘的作物播种。
  对此陶笉然喜闻乐见,又让邱勤业鼓动围观的农民帮忙播种:“大家听我说,大人说了,等明年这片田的棉花种出来后,会将种子分给大家一起种,每亩田还能得到补贴!与其到时候啥都不懂,不如现在练练手,将来也不至于把自家的田给种坏啊!”
  百姓们也不是随便一忽悠就能无脑献出自己劳动力的蠢蛋,但一听邱勤业说种坏了不用赔,还能积累经验,明年不会让自家的田有损失,立即就有蠢蠢欲动的人上前了。
  邱勤业也不挑人,说了播种的要点后,就让农民们自由发挥了。现在这个棉花种植估计全国都是头一回,陶笉然说了有耗损是探索之路的必然投入,不如让更多的人亲自动手试试,说不定还能得出更多的结论。
  于是在热心的围观百姓帮助下,五十亩田竟然在短短五天就播种完毕了!
  而邱勤业也兢兢业业地记录下了所有人播种时的异同,以便后续研究。
  来沂州的一等大事终于走上正轨,陶笉然松一口气之余突然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自己好像忘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当他回到书房,看到书房内矗立着的黑色身影,脑袋一个蒙,菊花一紧,却还是佯装淡定道:“暗三好久不见啊,你来沂州做什么?”
  暗三从怀中掏出一叠足足有十厘米厚的信件,递给陶笉然后,道:“主子没收到公子的信件,担心公子有不测,派属下前来查探。”
  “嗯……我没什么事,你先去休息吧,顺便帮我把回信带回去。”陶笉然接过那一叠信封,只觉得手里有千斤重!
  他原本是打算一到沂州就给戚博翰写信的,但是一来到就急忙忙地搞了这么多事情,每次想起戚博翰的时候都是在深夜,也不好爬起来写信,所以就……
  总感觉自己回到京城之后,会半年下不来床。
  陶笉然浑身一个激灵,连忙将那一叠信认认真真地看起来。
  这足足有四十五封信!从陶笉然离开京城后开始,一天一封,戚博翰将自己一整天做的事情,巨细无遗地全都写了下来,这仿佛不是信,而是一封封日记。陶笉然细细读下来,仿佛是陪戚博翰度过了这一个多月。
  这四十五封信,陶笉然看了两天才看完,随后心中又升起了浓浓的愧疚感。写回信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远在京城的戚博翰,现在是一天都待不住了,恨不得直接冲到沂州去找陶笉然这个负心汉算账!
  但他还是硬生生地憋住了,而憋住之后只能找别的发泄渠道。
  如今世家已经被收拾得如履薄冰,未免他们狗急跳墙,戚博翰暂时不打算对世家下手。而且一想到陶笉然在沂州那边关地带,戚博翰就恨不得带上百万雄师,将匈奴踏平了!
  于是乎,京城的军事学院的学生和士兵军官们的末日到了。
  戚博翰直接下令,军事学院每月进行一次军事演练,分队随机抽签,演练输的一方,下个月加训一倍!
  而京城的军队分为两营,一营是皇宫的禁卫军,这是戚博翰的亲兵,由宁安跟过来的一批精锐担任,有一千人。另一营则是守城的兵马,有一万人。
  这两营的日常是巡逻和守卫,训练的时间比较少。特别是守城的兵马,如今是王灵均的父亲在掌管,并没有推行新的训练方法,战斗力并不高。
  于是戚博翰将禁卫军分成了十组,每组一百人,轮流去给守城的士兵当教官。
  当然,这教官也不是这么容易当的。每天训练之前,守城的士兵可以派出一百人跟禁卫军干一架。
  干赢了,今天教官陪自己一起训练,而且训练任务比自己多一倍,干输了,则训练任务加倍!
  一开始禁卫军还能轻轻松松获胜,但当守城士兵学会了新的训练方法后,比赛将会无限趋于势均力敌!
  京城军营被戚博翰闹得人仰马翻,王君浩也收到了戚博翰下的命令,要想尽一切办法加强军队实力。
  虽然戚博翰没有明面上点出来要保护陶笉然的安全,但王君浩又怎么会猜不到他的心思。


第169章
  陶笉然不知道王君浩也收到了戚博翰的信, 他绞尽脑汁给戚博翰回完信后, 就开始安排军事基地的建设去了。
  这次从宁安过来的工匠, 其中就有一人,是当年第一批参与了水泥制作的水泥匠张大钧。张大钧还曾参与了岳州府小学和淮阳府小学的建造, 对于陶笉然想要的现代化的建筑都有深入的了解, 这次军事基地的主要规划由他负责。
  不过张大钧要盖基地的地方,并不是沂州城城北,而是沂州城外西北方向, 二十里外的一片一百亩的平地。陶笉然打算在这个地方建一个坞堡,里面设计成可以容纳五万大军日常起居和训练作战的基地。
  这样一来, 坞堡可以当做沂州的前哨,一旦匈奴入侵, 坞堡里的士兵可以尽早地发现匈奴的行踪, 并且进行抵抗和通知城内的大部队。
  二来这坞堡位置跟沂州城成犄角之势,若是匈奴大军直入腹地,还能前后夹击!
  三来嘛,分一些兵去坞堡,可以给沂州城腾点地方, 容纳更多的普通人口, 才能拉动经济的发展啊!
  瑞朝和匈奴的边界, 在沂州城外一百里地的地方。而且根据匈奴的间谍回报,罗德尼最近在致力于铲除那些反对他进攻瑞朝的贵族势力,轻易不会发兵,这正是建立坞堡的大好时机!
  只不过想要建新的坞堡, 财力物力是不可短缺的,陶笉然目前还只是计划,先让张大钧慢慢规划,他得想点其他办法赚多点钱!只有沂州内的经济能自主发展起来,他这一趟才不算白跑。
  自从千里香饭店打开吃食的市场之后,互市街上的吃食店像是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了出来,有人仿照千里香,弄了个百里香十里香,也卖羊肉汤生意。还有一些另辟蹊径,做自家的一些绝活小吃,吃腻了羊肉汤的商人,也十分乐意去换换新口味。更有一些专门做针对脚夫的便宜小摊,生意同样火爆!
  瑞朝的商铺是一个月交一次税的,沂州二月份的税收,光是千里香就交了一两银子,陶笉然预计三月份的税收起码能翻个倍。
  但这还远远不够。衣食住行,如今才解决了一个食,互市街住的条件可赶不上食的啊!
  陶笉然立马让刚歇下来的工匠,开始对自己手上那处于正中央铺子进行大改造!目标是打造一个像回了家一样舒适的客栈!
  陶笉然也不限制工匠们的想象力,分出去十名木匠一名水泥浆和一名砌砖匠,建了个小组自己研究去。
  被选中的工匠们激动不已,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要知道上次负责调水工程的水泥匠和木匠,每人都得到了一两银子的赏赐,而其中贡献了绝大多数创意的那位水泥匠,一个人拿了五两银子!这次他们如果能做好,赏赐肯定是一两起步!
  除了客栈,陶笉然还想起戚博翰信中提到的时钟。这玩意儿如果能做出来的话,肯定又是敛财利器!
  于是陶笉然找到了工匠里唯二的两个打铁匠,还有三个木匠。
  五人被陶笉然传唤到小偏厅,个个都激动得不行。大人叫他们来肯定是又活要干,有活干就代表有可能得到赏银!现在工匠园里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地在干活,就盼陶笉然能注意到他们,分点事情来做。
  陶笉然对于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自然是喜闻乐见的,甚至也是他有意促进了这种局面的出现。
  陶笉然并没有跟工匠摆架子,让五人围着自己坐了半圈,又拿出一份关于时钟的一些他还记得的东西的画像,贴到了一张大木板上给五人看。
  “今天找你们来,是想让你们研究一下这个东西怎么样才能做出来。”陶笉然指了指画着时钟刻度的那张纸,给他们介绍了时钟的计算方法。
  确保五人听懂时钟的作用之后,陶笉然才指着自己画的几个咬合在一起的齿轮,继续道:“这个东西名叫齿轮。这个齿轮之间可以互相带动,从而让那指针转动起来。至于其中要如何做到,就要靠你们了。”
  这才一开始,陶笉然也不给他们增加难度,不要求时钟能有多精准,只要最后能做出个能动的雏形来,就已经是个大进步了!
  这次之所以会叫木匠和铁匠一起,一来是装饰时钟也需要用到木,二来是直接用铁来做实验,未免太过浪费,一开始完全可以用木头来代替。
  而铁匠也需要参与研发的过程,最后做成品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五人虽然一时间想象不到时钟做出来会是什么样子,但陶笉然提出的要求已经全部记在心中,收起陶笉然给的那几张图纸,就呼哧呼哧地回去闭门研究了!
  有了利益的驱使,所有人都干劲十足!
  而民生日报在淮阳的渠道,也终于全部铺设开来了!民生日报的到来,受到了淮阳上下的一致欢迎,包括商人群体!因为为了庆祝淮阳也能买到民生日报,陶明杰又特意开辟了一个新的商人专栏!
  这个专栏的内容并不固定,它会承接一些商家的通知。比如说琉璃阁的拍卖会信息,比如说纺织厂的招工信息,但是为了避免引起那些清高的文人的反感,这个栏目暂时不会接广告。
  而如果没有商家愿意花钱刊登通知的话,这个栏目就会刊登一些指导经商的文章。
  虽然报社目前没人懂经商,但是行知学院有两大法宝:阿拉伯数字和先进的算术方法!管他的经商经验,算清楚账才是经商最重要的第一步啊!
  行知学院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教授阿拉伯数字了,但是陶笉然并没有给这种数字命名。后来学生们都在私下称之为行知数字,如今要刊登发表,王琬凝拍板决定就叫这个了!
  于是乎,简单易记易写的行知数字,在刊登不过短短一个月,就开始风靡商界!同时也引起了一些日报的忠实读者的注意,也有不少人开始尝试将行知数字融入到生活的各方面,行知两个字再次进入了众人的视野。
  陶笉然人在沂州,声望值竟又悄悄涨到了八万。不过这对于想要换全国搜索的陶笉然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大头还是要看今年九月的开学仪式。
  戚博翰之前在信中提及,宁安三州三十六个县,今年九月能全部拥有一所行知小学!而凌州府和海州府,也在筹建封闭式的小学。广义三州四十一个县,今年九月,也会有十个县能普及行知小学。
  而且有些富裕的县,比如说陶笉然曾经的家乡宝浪县,已经有两所行知小学了!一所在乐径村,一所则在宝浪县。陶笉然估计,这次一口气拿个五十万声望点不在话下。这么一来,最多还有两年,大学就能开办了!
  陶笉然算了算,明年开始,小学就能给中学输送中学生了!于是在给戚博翰写信之余,又去信一封给王琬凝和潘文山,给三人的信中都提到了同样的一件事情:中学的招生。
  虽然明年乐径村小学的第一届同学终于可以毕业了,但是想要给两所中学稳定地提供一定数量的初中生,还需要几年,等其他小学的第一届学生毕业。而在这段时间内,中学其实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戚博翰收到陶笉然的信,心中激动无比,但是一打开,发现是谈公事的,脸上的笑意立即僵住了。陶笉然这封信只有末尾勉强捎带了一两句情话,态度可以说是非常敷衍了!戚博翰恨不得现在就跑沂州去打陶笉然屁股!
  戚博翰又在心里记下了惩罚陶笉然的几种姿势,戚博翰才宣翁元基、王灵均和慕容温瑜入宫议事。
  翁元基如今身居宰相高位,原先仙风道骨的气质褪去不少,取而代之的是威严正气的形象,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宰相模样了。
  王灵均现在见到翁元基,都不由得有些发憷,匆忙行了个礼,便跑到离他最远的位置坐着。
  戚博翰看王灵均这没出息的模样,在心中翻了个白眼,才开口道:“今日唤三位爱卿来,是有一事相商。”
  “臣等愿为陛下分忧。”翁元基带头道。
  戚博翰点点头,随后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想必三位爱卿也清楚,如今朝中人才凋零,朕心中实在不安啊。”说得好像那些世家官员不是被他撸下去的一样,可以说是非常戏精了。
  王灵均实在不适应自家表哥这模样,躲在角落并不说话,倒是翁元基和慕容温瑜很适应如今的场面,从善如流地应对着。
  翁元基猜测了一下戚博翰的意图,道:“陛下,如今宁安的官员个个是清廉的贤才,可堪重用。”
  戚博翰顺着翁元基的话头:“提拔他们之后,那宁安的空缺呢?”
  “陛下想再开恩科?”慕容温瑜的思想中规中矩。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戚博翰话一出口,翁元基就眼皮一跳,立即想到了那个远在沂州的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第170章
  果不其然, 戚博翰又道:“三年一取士, 在太平盛世自然是有道理的, 但如今朝中人才凋零,朕实在是等不起了。”
  慕容温瑜听着这话心中只觉得怪异, 但一时间又不知该如何反驳。
  王灵均早就拿到剧本, 立即接茬道:“那便一年一试不就好了?”
  “不妥。春试花费巨大,且学子一来一回也要许多时日。路途远一些的,少不得要在路上花费半年时间, 又哪里有时间安心读书?”慕容温瑜并不赞同。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先人才会将春试定为三年一期, 又怎么可能这么轻易改动的呢。
  翁元基跟慕容温瑜的想法相同,但他一点也不想接茬, 因为他能感觉到, 戚博翰在给他们挖坑!
  不过戚博翰有的是捧哏,王灵均开口道:“那就不搞那么大场面不就好了,不面向全国学子,只开几场小考试,还是可以的嘛。”
  “这……恐怕不妥吧。”慕容温瑜皱着眉。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么做不是要引起那些不能参加考试的学子的不满么!
  “不如三位爱卿看看这个。”戚博翰说完, 范忠立即端起一个托盘, 依次来到翁元基和慕容温瑜面前。
  托盘上摆着的是几本书,翁元基看到书皮,一眼就认出来了是行知学院的教教科书,只感觉前途一片灰暗, 甚至在心中已经想好了,如果戚博翰执意要任性妄为,他要怎么样以死相劝了。
  戚博翰让两人看的,是行知中学文科的政治教科书。
  系统出品的教材,就连戚博翰也不得不夸赞一声。
  这初中的政治教材,有五分之一是忠君爱国的洗脑内容。
  三分之一是经济政治,教的是基层官员如何从一个地区的经济变化中寻找规律,从而事半功倍地发展民生教化。这一点就算是当了高层官员,其中培养的视野高度和广度也是终生受用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