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下)(8)

作者:炀师 时间:2018-04-07 19:03 标签:甜文 爽文

  而余下的,则是更高深一层的治国之道。
  翁元基和慕容温瑜看着看着,都不由得沉浸其中,痴痴看了许久,直到一本书看完,回过神来,才发现戚博翰和王灵均已经不见了。
  范忠见他俩回神,才笑嘻嘻地上前道:“两位大人,陛下和谦郡王已去用晚膳。走时已吩咐御膳房给二位备下饭菜,如今是否要传膳?”
  慕容温瑜跟戚博翰并不亲近,还是第一次了解到戚博翰脾气竟然这么古怪,留下两个臣子在御书房,自己跑去吃晚饭了。
  而翁元基更为了解戚博翰,他知道戚博翰是在生气了,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才带慕容温瑜去吃晚饭。
  但是这顿饭也没吃得多好,两人才吃了十分钟不到,戚博翰就带着王灵均吃饱喝足回来了。
  这能怎么办?总不能让皇帝等着他们吃完吧!两人只匆匆吃了五成饱,又回御书房继续“议事”了。
  戚博翰佯装关心地问候了几句,也不管两人古怪的面色,立即说回正事:“两位爱卿觉得,那书如何?”
  “大善!”翁元基由衷赞叹道。
  他看过行知小学的教材,只觉得浅显易懂。等陶笉然办起中学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忙碌,没空关注这中学的教材。今日一看,真是恨不得刮自己几个耳光,当年竟错过了这种宝物!
  若是能早些将这书上的知识推广开来,那他们又怎么会陷入无人可用的状态?
  慕容温瑜对这书的评价也十分高:“此书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更是在简短的言语之间将道理说得透彻,实乃传世好书!”
  “那你们觉得,如果考试只针对读过这些书的学子,如何?”
  “陛下要将此书刊印出去?这样一来,能读到的人也不会在少数,并不能缩小参加考试的人数啊。”慕容温瑜答道。
  “这是行知中学的教材,若是朕说,只有入读行知中学,并且通过了毕业考试的学子,才能参加考试呢?”戚博翰脸上含笑,看着翁元基和慕容温瑜发愣的表情,脑海中想的却是陶笉然的模样。
  戚博翰可以想象到陶笉然提出这一想法时,那眉飞色舞得意的小模样,真是恨不得现在就将人抱在怀中好好地疼爱!
  等翁元基和慕容温瑜回过神来时,戚博翰也换上了不苟言笑的面具,再次问道:“三位爱卿觉得如何?”
  翁元基是知道行知中学的招生模式的。入学考试是人人都有资格参加,但入学率却并不高。而毕业考试也能阻挡住一些没有到本事的学生,最后再加一次朝廷举办的小考,即使考试时间频繁了一些,但考中的人必定也是有真才实学的。
  “只是如今只有两间行知中学,臣担心学校容纳不下这么多学子……”翁元基这话,已经是认同戚博翰的提议了。
  翁元基都同意了,这件事情算是定下来,至于一些细节问题,戚博翰则交给了这三人。要是事事都要皇帝来操心,那要这些臣子来做什么!
  半个月后,朝廷就颁布了一道新政:除有春试的年份外,每年九月一日,将会在京城举办一场小科举,而且只有取得行知中学毕业证的学子才能参与。中举的学子,会被派到各地从县丞做起。此新政会一直持续到朝廷官员的空缺被全部补上为止。
  民生日报是有内部渠道的,在新政颁布当天,时事评论的文章,就是翁元基写的针对新政的平率!文章先是冷静分析了这小科举与春试的异同。
  首先,小科举中举者,并不会有进士举人等功名,若是想考取功名,还得等三年一次的春试。
  其次,小科举中举者,在一开始只能做县丞,至于能不能往上升,那就要看个人能力了。对于那些不想从这么底层开始熬资历的学子来说,小科举并非良选。
  第三,小科举的参考资格非常难得到!
  行知中学的入学考试还好说,有真才实学的,看过行知小学的课本,基本都能过。但是毕业考试,对于新生来说那是噩梦级的。因为行知中学是六年制,人家打算分六年教完的知识,你若是奔着小科举来的,就要在两年内学完,否则还不如参加春试来得快捷!
  这三点一一细数下来,那些看到新政还气愤不已的学子立即冷静了下来。原来这小科举不是捷径,竟然是一条比春试还艰辛的路?
  不过翁元基也不是拆行知中学台,在接下来又话锋一转,劝那些在春试中没把握的学子去行知中学入读。因为一旦能从中毕业,那每年都能参加一次小科举,不是比一轮不成还得等三年的春试,机会要大许多?
  当然,小科举也不是专门为这些中庸之才设立的。你要觉得自己是天才,可以在两年内学完人家六年的知识,也欢迎来试试嘛!只要不介意是县丞出身的话。
  翁元基这篇文章,真是字字戳到了众学子心里。而民生日报这一期,也特意刊登了两所行知中学的地点,和招生考试的时间,提醒有意向的学子早点前往。
  新政随着翁元基的文章传遍了大江南北,而行知学院跟戚博翰的关系也瞒不住了,此时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个行知学院,竟然是皇帝办的,怪不得这行知的名声能闹得这么沸沸扬扬呢。
  行知中学被强行打了一波广告,原本手里没几个学生的王琬凝和潘文山突然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而原本是被骗进来的行知中学的学生,只觉得恍若在梦中。
  “张兄,我没看错吧?上面说的当真是行知中学?”说话的是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中年男人。他是宁安行知中学的第一届学生,当初考行知中学,完全就是奔着投靠贤亲王的心思来的。结果入学这么久,别说戚博翰了,就连陶笉然的衣角都没见到过!这几年原本已经息了入朝为官的心思,却不想天上掉了这么大一个馅饼!
  被他唤作张兄的男子,看上去比他年轻多了,但是看到最新一期的民生日报,激动的情绪不比他少:“不然还有哪个中学?不行,我得回去读书了,我要参加今年六月的毕业考核!”
  这张兄比山羊胡子晚一届,如今虽然才是高一,但好歹也比其他人多学了几年,毕业考核拼一拼说不定能过呢!
  闻言,山羊胡子也是如梦初醒。他今年高二,起跑线可比别人高多了!今年毕业考核,他志在必得!
  两所原本半死不活的行知中学,因为这一道新政,终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陶笉然在沂州的客栈,也终于在三月过完之前,改造完毕了。
  工匠们对于家的理解出奇一致,因为他们都是宁安人,觉得最舒适的家就是那种有钱人家的青砖绿瓦。于是这好好一间大石头建成的铺子,被他们用水泥打底,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青砖装饰,又在上头加盖了两层真青砖屋子。
  陶笉然看着这极具现代仿古风格的客栈,实在是哭笑不得。
  走进客栈之后,待客厅并不大,只有店铺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两边各摆着一排歇脚的长凳,还有一个负责开房的柜台。


第171章
  还有四分之一的面积, 被改造成了厨房。
  余下的地方则改造成了马厩, 可以给前来住宿的商队存放马匹。
  整个客栈有三层, 二楼和三楼是住宿的房间。
  二楼是单人房,房间面积不算大, 只有十来平米一间。但里面有全新结实又美观的木制家具。
  一张单人床, 上面铺了绸缎缝制的被褥。一个一人高的储物柜,里头还有一床新的被褥,若是觉得床上的被子不够暖, 还能再盖多一层。
  房内还有两张太师椅,中间摆着一张圆桌, 桌上有一整套茶具,算是个商务会谈区。储物柜里还有文房四宝, 在小圆桌上修书一封也是可以的。
  另外还有一个用屏风隔开的更衣区。里面有个大浴桶, 客栈内十二个时辰都有热水供应!可以说配置十分高端了!
  不过这间铺子并不大,二楼的单人房只有十间,入住每天要五十文!
  三楼是大通铺,专门给脚夫住的。并没有什么过多的装饰,就是一张专门打造得特别特别大的床, 床底挑空可以放自己的私人物品。
  一张被褥放着的地方就是一个床位, 一共有五十个床位, 倒也不算挤。另外三楼还有个专门隔出来公共澡堂,虽然没有大浴桶,但是每个床位配一个小木桶和一个大木桶。
  大木桶固定在澡堂,房客们可以拿着小木桶自己去一楼打热水和冷水上来冲澡。条件虽然比单人房差许多, 但每天只需要十文钱。
  陶笉然有些恶趣味地给这家客栈起名为“悦来客栈”。
  悦来客栈的收费可以说是比较高端的了,但是跟其他三家客栈比起来,这贵得也是物有所值。因为其他三家客栈的单间虽然只要五文一天,可是竟然连热水都要客人自己烧,一间房只有一张摇摇晃晃的小木床,连被褥都是缝缝补补的!不保暖不说,还硬邦邦的一点也不舒适!
  虽然行商们条件再差的荒郊野外都住过,但是都到城里了,谁不想花点钱住好一点的地方?大家这么辛苦赚钱就是为了享受的呀!
  悦来客栈的价格表大大咧咧地挂在的店门口,开张第一天,就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不少路过的行商。
  客栈请的伙计十分机灵,看到客栈门口围着那么多人,但是所有人都是犹犹豫豫的,当即喊道:“各位客官,小店的价格绝对物有所值,不信,可以跟我上去瞅瞅?”
  闻言,当即所有人都动了,稀稀拉拉地跟着伙计来到二楼。
  二楼的房间都是有锁的,小二掏出靠近楼梯的一号房间的钥匙,手脚利落地将房门打开。
  只看了一眼房间,就有一个人立即飞奔下了一楼,,啪地一下将一串铜钱拍到柜台上:“掌柜,给我来一间房!”
  “好勒~!十号房远离楼梯,最是清净,客官你看可好?”掌柜数了数铜钱串,确认是一百文,才将十号房的钥匙递给客人,“这钥匙需要十文钱的押金,客官您可收好了,弄丢了押金概不退还。另外,客官要住几天?若只是一天,便还四十文给你。”
  闻言,客人又从怀中掏出十个铜板:“先定两天吧,到时候还要继续住的话,是怎么个流程?”
  “提前半天来付房钱便行。若是晚了,怕会被别的客人订去。”掌柜收下铜钱,一心二用地回答着问题,还在账本上记账。
  而此时楼上的客人们才回过神来,这家客栈这么小,这种单间肯定没多少!于是立即有人冲到柜台开房。
  “掌柜的,给我开一间房!”
  “滚开!明明是我先来的!”
  “掌柜的,我再加十文,快些给我开间房!”
  “收起你那几个臭钱,掌柜我加十文!”
  客栈待客厅瞬间吵了起来,而且推推搡搡,甚至有动手打架的倾向!
  开张第一天就闹出事来可不吉利,掌柜连忙出来道阻止道:“各位客官冷静一下,小店不接受竞拍,若是让节度使大人知道了,会怪罪我们的。”
  “节度使大人?”
  还在争吵的几人听到掌柜的话,立即反应过来,掌柜是在提醒他们,这家客栈是节度使大人罩的!
  刚才还仗着自己有几个钱就嚣张得不可一世的的人,立即变得安静如鸡。
  掌柜这才点了九个刚才冲下楼最快的人,依次给他们开了房。其余人捶胸顿足,不由得在心中埋怨自己怎么跑得那么慢!
  伙计见众人准备散去,又赶忙道:“各位客官,如今三楼通铺还有位置,要不要去看看?”
  “那就去看看吧。”反正今天不是互市日,他们闲得很。
  凭良心讲,悦来客栈的大通铺,条件都比其他三间客栈的单间要好。起码看起来干净整洁又卫生,而且床也不会摇摇晃晃的。当即就有几个洒脱的,下楼去订了床位。
  如今三楼空荡荡的,到时候挑离别人远一些的床铺,环境也是非常好的嘛!
  悦来客栈开张第一天,单间全部住满,三楼大通铺也有三成的入住率。虽然营业额不到一两,还没千里香饭店的十分之一,但管理起来比饭店方便多了。
  这年头的客栈也没前世那么讲究卫生,再加上沂州水源难得,陶笉然吩咐每个客户退房后,使用的被褥全都用太阳暴晒一天,杀杀菌就好了。除非污渍很明显的,不然都是统一一个月洗一次。就算是这样,也已经是瑞朝客栈届的良心商家了。
  这样一来,悦来客栈只需要请一名掌柜,一名伙计兼打扫卫生,还有两个日夜轮班,负责烧水和洗晒被褥的浣娘。纯利润的比例比千里香还要高一些。
  而且陶笉然的此举也不是为了自己赚钱,而是拉动沂州城的客栈也发展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然后理直气壮地提高房价,这样沂州的税收自然而然就上来了!绝对的良性循环呐!
  第二日,悦来客栈终于被商人们口口相传,扩散开了知名度,三楼的大通铺没几日就住满了人。
  客人流失了,被抢了客源的三家客栈自然忿忿不平。但是碍于陶笉然的面子,倒是没人敢去闹事。而且他们既然是在互市开了之后,敏锐发现了商机,并且勇敢地开起了客栈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发现不了悦来客栈的高利润呢?
  互市街小小的改革风暴开始酝酿,而陶笉然看到三月收上来的商税,则是喜笑颜开。
  三月份沂州的商税竟有二十两银子!
  这对于陶笉然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沂州官府来说,已经是久违多年的高税收了!
  邱裕也是看到账目才明白过来,陶笉然这段时间一直在鼓捣的产业是怎么回事。人家根本就不是在置产,而是在带动沂州的商业发展!
  想明白之后,邱裕只觉得十分羞愧。
  他担任沂州知州这么多年,虽说是一直兢兢业业地发展农业,但沂州百姓还是朝不保夕。即使是互市开了,他也没意识到其中的机遇。简直就是墨守成规,不思变通的代名词。
  再看陶笉然,来了沂州不过两个月,至少能让在互市街上开店的百姓日子红火起来了,将来全州百姓的美好日子,还会远吗?而他,一直在一旁看着,都不能了解陶笉然的目的,还在心中鄙夷,实在是愚不可及!
  陶笉然没注意到邱裕在一旁一会儿黑一会儿红的脸色,他盘算着,这一个月二十两银子的话,每月留一两存着,其余的都用来建坞堡的话,坞堡今年入冬之前应该能建个轮廓出来!
  入冬之后是匈奴入侵的高危期,如果坞堡能在此之前建成,那对沂州和瑞朝的优势是无限大!
  想定之后,陶笉然便开口道:“邱大人,如今已是农闲,你看能不能招些人手去建坞堡?”
  邱裕听到陶笉然喊自己,这才回过神来,下意识地答道:“今年不挖河道吗?”
  “先建坞堡。”粮食虽然重要,但是如果不能抵御住匈奴军队的话,再多的粮食都没有用,只会平白便宜了匈奴人。
  而且现在他们有钱了,完全可以暂时去外面买粮食回来啊!陶笉然转念一想,又道:“我们这次招工不发钱,直接发粮,这样百姓应该不会再有异议了。”
  挖河道一直都是政府强制组织的义务劳动,在加上农民们也是希望自家的田能再靠近水源一些,这样才能增产,所以每年农闲的挖河道,已经成了沂州百姓的日常了。
  但是对于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收益的河道,现在明显是直接到手的粮食更有吸引力!今年先去建坞堡赚粮食,明年再挖河道也不迟啊!
  邱裕赞同地点点头,可还有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也没这么多粮食啊……”
  “去买就可以了啊,现在沂州来往的商人这么多,让他们捎带点粮食又有何难。”行商们肯定是不可能给你千里迢迢运一车利润不高的粮食,但是每车带那么五六斤,还是可以的吧!
  邱裕听完陶笉然的计划,这才知道一个人脑子能好使到什么程度,对陶笉然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第172章
  第二天, 沂州城门口, 就贴出了一张告示:从五月份开始, 每个进城的商队,一车要带五斤的粮食, 在城门口进行登记交换。官府会用比该款粮食的市场价高一成的价格收购。五月一日后, 没带粮食的外来商队,一车要交一两银子的罚金!
  陶笉然还特意去信给王琬凝,让民生日报把这个消息, 隔一周就刊登一次。
  现在是四月初,有一个月的缓冲期, 如果在此期间内都没得到这个消息的商队,那真的不好意思了。毕竟沂州城里的粮食, 最多只能撑到五月份, 不采取点强制措施,整个坞堡计划就要崩盘了!
  而商人们知道这一政令后,实在是一言难尽。
  五斤粮食吧,说多也不算多,带上也不会影响商队原来要装的货物。而且带过去他们还能回本和赚点蝇头小利, 算起来是沂州官府吃点亏?
  但是也有人算出来, 官府以高市场价一成的价格收购, 摆明就是抢啊!从别的地方运去沂州的粮食,最少也要翻倍才肯卖啊!
  对此,陶笉然也写了一封时事点评,让民生日报刊登去。
  陶笉然的文章不长, 加起来不过五六百字,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沂州产粮少是众所周知的,本地百姓都不够吃,如今还要招待这些外来行商,那沂州本地百姓岂不是只有饿死的份?!入城收你点粮食咋了!磨磨唧唧的干脆别来了,沂州还省了粮食呢!
  陶笉然的文章一如既往地直白,再加上骂人不带脏字,却又偏偏句句在理。那些个之前用恶意揣度过沂州这一新政策的人,都不由臊得老脸通红。
  陶笉然把信寄出去之后,没有时间去管自己的文章刊登出去的反响了,因为坞堡的设计方案在张大钧何陶笉然的精心打磨治下,修改了无数遍之后,终于定稿了!
  一百亩的地盘,预计建城墙圈起来的,只有西北方向的一半的面积,东南方向的那一半地头,直接用作军队的日常操练场。反正操练场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设施,甚至不用特意修整,就是能跟战场一样的地形,让士兵们提前熟悉战场,多好!而且这样还能节省石料和工时。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