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总校长[穿书](302)
“扫盲?”袁哲一脸的不可置信:“这……现在这种局势……能行吗?”
李谈嗤笑一声:“怎么不行?如果不是现在这种局势,这种机会他们想都不要想,就算我有这个意思,朝廷也不会让我这么干的。”
当年大兔朝解放前一边打仗一边扫盲,解放后一边生产一边扫盲,都进行的挺成功的。
人啊,不逼一逼,总是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袁哲和田神功对李谈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听李谈说可以,那他们就这么做。
最主要的是李谈说的十分有道理,若不是如今天下大乱,底层之人就算再有才华,也别想往上爬,根本没有那个机会。
三个人转头就回去研究名单,李谈不用想都知道他们肯定是选择自己心腹的,这是名正言顺扩充自己势力的机会。
不过李谈不打算将这件事情大肆宣扬,否则肯定会有人反对,反正到时候真的有合适的他直接将人提拔上来就行了。
至于进修班的老师那可太好找了,陈冲的手下做这件事情正合适。
毕竟原本陈冲带着的那些人让他们去打家劫舍,咳,错了,是打击豪强还合适一些,但是让他们上战场,李谈自己都不放心。
但是放置他们吧,这些人肯定也会有意见,毕竟谁不想建功立业呢?
现在正好,回头问问那些人有谁愿意上战场的,愿意的被送去跟那些游侠儿一起接受训练,不愿意的就留下来教书,当然就算是教书也要有点本事才行,不合格的李谈是不会让他去误人子弟的。
将这些事情都捋顺,田神功等人选出来的人也都送过去进修之后,考试的日子也就到来了。
考试特地选在了书院,为的就是让这些学子先提前感受一下他们未来学习的地方。
在考试的前一天,李谈特地去了一趟书院,这是书院建成之后他第一次去。
虽然是在战乱时期,但是因为长安城并没有收到多少破坏,再加上还有宁州等地的支持,在这座书院建造的过程并不曲折。
而且因为有图纸的缘故,所以整座书院基本上都复原了,除了最中间那座琅嬛书阁。
如今琅嬛书阁的遗址还在,并且空在了那里,李谈逛书院最避不开的就是那个地方。
他站在书阁的夯土基前面发了半天的呆,连一旁的王祭酒都有些看不下去,忍不住说道:“殿下,逝者已矣,您要宽心啊。”
李谈长出了口气说道:“没什么,就是觉得少了书阁好像少了什么东西一样,到底是跟以前不一样的。”
王祭酒闭嘴不说话,这句话他好像也没法接。
倒是纪合劝道:“殿下,还请放眼未来。”
李谈笑了笑说道:“别担心,我也就是感慨一下而已,这也是给我上了一课,人心……才是最不可捉摸的东西,我自认为当初对杨氏一族也不差,却没想到他们居然为了区区钱财就能害死那么多人。”
王祭酒颇为咬牙切齿说道:“如此狼心狗肺之人世上难寻!”
李谈忽然说道:“等回头开学了,第一课就是先将那些学子带到这里来,告诉他们,什么都没有人重要,若是万一……我说万一啊,再出现这种事情,他们先把自己保护好,哪怕抛弃书院也无所谓,人在,书院就在。”
王祭酒愣了一下,有些犹豫:“这……怕是不好吧。”
这些跟国子监教授的思想不太一致,毕竟如果严格说起来这也算得上是利己主义。
李谈笑了笑说道:“我说的是危难时刻又不是平时也这样,反正祭酒看着办就好了。”
王祭酒听后颇有些无奈,李谈将事情都交给他倒是对他有足够的信任,可问题是这甩手掌柜当的也太利索了吧?
就在王祭酒打算抗议的时候,俟斤迅速跑来说道:“大王,圣人手谕。”
李谈有些意外,因为通信不便,除非有重大事情,李隆基已经很少写手谕给他,最近也没发生什么大事,这又是为了什么?
等他打开手谕一看,发现是李隆基让他寻找杨贵妃的。
而这份手谕上面只有李隆基的私印,严格来说这连手谕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李隆基给李谈写的信。
李谈转头让纪合跟王祭酒配合一下,将书院彻底检查一遍,别让考场出问题,然后就回去写了一封奏疏和一封信。
奏疏是走正规程序,弹劾杨家人的,当然现在杨家人基本不剩什么,所以他写这封奏疏也不过是让大家都知道杨家人烧了他的书院,抢了他的珍宝。
而信则是告诉李隆基,杨贵妃他找到了,只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没有让杨贵妃留在长安,而是让人将她护送去了凉州。
这里李谈将杨贵妃去凉州跟他到长安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免得回头又有人要问杨贵妃能跑那么远去凉州,为什么没去找大部队,这没法解释,打起嘴仗来也很麻烦。
而且以前大家的确是不敢得罪杨贵妃的,哪怕重活一世的杨贵妃收敛了很多。
但现在不一样啊,杨贵妃没有靠山了,杨家被横扫一空,如今就剩下一个杨昢,李隆基的威望也日渐下降,李谈一点也不希望在这种时候还因为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跟那边扯皮。
李谈的奏疏和信送到的时候,高力士正在努力为李谈撑腰。
正如李谈所想,他现在入主长安,而长安也没有被安禄山攻陷,就开始有人担心他会取而代之或者有反心什么的。
这要是李谈想要自立为帝,那可太容易了,有兵有钱,最主要的是连皇宫都是现成的。
最让高力士生气的是这些人居然还想找人去替换掉李谈。
这是能随便替换的吗?李谈手下的兵会听别人的话吗?回头他拍拍屁股回了凉州,恐怕谁去长安谁死!
现在长安还没有事情是因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李谈在那里撑着。
虽然他不知道李谈做了什么手脚,但是安禄山攻打长安的脚步被拖住了是真的。
至于他为什么觉得是李谈做的,主要是这件事情太奇怪,在攻打长安这么大的事情面前,按照常理推断,安庆宗和安庆绪就算有天大的仇怨也要拿下长安再说。
然而安庆宗跟安庆绪却仿佛失了智,居然在大战前夕自相残杀,这根本不合常理。
李谈有这样的本事,哪怕不说他是打败安禄山的唯一希望,但只要他守住了长安,圣人就不必再为了躲避安禄山而一路奔波。
就为了这个高力士也要力挺李谈。
当然他也知道那些人为什么要找李谈的麻烦——他们担心现在李谈将来找他们麻烦!
不过当他看到李谈这封奏疏的时候,真是长出了口气,迅速将奏疏送到了李隆基那里。
而李隆基在看到的时候,群臣百官基本上高层都知道了李谈跟杨家人的仇恨——他自己就活剐了杨家几十个人啊。
这些原本找李谈麻烦的人顿时都惊了,万万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峰回路转。
一时之间所有人居然都有点迷失方向,不知道是该继续想办法把李谈换下来好,还是支持他好。
他们这边还没商量出来事情,那边李谈第二封奏疏已经到了,这一封奏疏说的是考试选人。
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这些官员又炸了,而这一次炸的基本上都是比较基层的官员。
这些官员原本都是长安基层,他们是没有那个资格被李隆基带着跑的,只不过是李隆基跑了之后,他们也选择逃跑,正巧李隆基在马嵬驿停留,他们就跟了上来。
彼时李隆基正因为杨国忠被杀而对所有人产生怀疑,这些人的投靠还能让他麻痹自己。
于是这些人就留下来了。
留下来之后自然也是要干活的,可如今的朝廷哪里有他们的位置?
结果他们还没有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原本的职位就要丢了?
这些人立刻就闹腾了起来,对于这些人的闹腾,如今唯二的两个丞相之一陈希烈表示十分头疼,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货他是很想都踢出去的。
最让他担心的是李适之会不会也跟着闹腾,之前反对党之中就属他的声音最大。
就在陈希烈担心的时候结果就看到李适之匆匆而来,陈希烈顿时头又痛起来,他直接抬手说道:“你要是说长安的事情,我劝你还是别提,圣人看到宁王殿下的奏疏心情正佳,你还是歇歇吧。”
李适之无奈说道:“宁王所为是好事,更何况其中还有国子监的人帮忙把关,我要说的不是这件事情!”
陈希烈顿时松了口气说道:“不是这个就好,那是什么?”
李适之脸色不太好看说道:“前线发来情报,睢阳太守许远告急,安禄山以尹子奇为将取道河南,我担心是冲着圣人来的。”
陈希烈顿时脸色也有些不好看,觉得安禄山简直就是个深井冰,宁王孤身一人守长安你不去打,跑来追着圣人打?
按照道理来说明明应该是占领长安更具有战略意义啊,除非……他觉得宁王是块硬骨头不太好啃。
就在陈希烈这么想着的时候,李适之开口说道:“陈公你说……宁王手中有什么东西让安禄山如此忌惮?”
陈希烈苦笑:“嗐,我哪儿知道啊,还是快点禀报圣人吧,我看如今这马嵬驿也不是久留之地。”
李适之心说这可正中圣人下怀啊,自从杨家人连同他们的姻亲在马嵬驿被砍得不剩下什么之后,李隆基就对这个地方有了心理阴影。
他一直想要继续走,然而继续往下走就只能是入蜀,在如今中原还算安稳的情况下,入蜀并不是一个好选择,毕竟路实在是太难走。
原本他们或多或少也都盼望着李谈能够尽快肃清长安周边,届时他们就能回到长安。
然而没想到安禄山居然暂时放弃了长安,准备先来找李隆基的麻烦。
陈希烈觉得安禄山很可能打着若是能抓到李隆基等人便能威胁李谈的想法,不过很快他又觉得这个想法不太对。
毕竟安禄山没有必要如此畏惧李谈。
他和李适之前去找李隆基的时候,正巧李亨和李俶也在。
李隆基近来精神不振,听到安禄山居然要转道河南,顿时犹如惊弓之鸟,连忙说道:“下令,入蜀!”
李亨看着父亲如此惊慌地模样,以往李隆基在他心中犹如巨人一样的形象正在逐渐崩塌。
他开口说道:“阿爹,这样躲避下去并不是办法,马嵬驿这边必须留人,否则尹子奇一样是一马平川。”
李隆基冷冷看了他一眼说道:“哦?太子有何高见?”
李亨藏在袖子里的手紧紧握成拳,脸上却依旧恭谨说道:“必须有人阻拦尹子奇的队伍,否则入蜀之路极其难走,很容易就会被他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