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创业(103)
不过也能理解,苟玳毕竟是梁君澈的学长,两人有校友之情,可能还惺惺相惜,小梁总为兄弟投一点钱,又不是两面插刀,没什么大不了。
梁斯盯着这点“大不了”,思索良久,询问两人,“这位苟玳,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添洼虽对【不怠学习】项目颇有微词,但对苟玳的评价不错,夸其“高情远致,风流人物”。
蔡遥虽之前对其心怀芥蒂,但PUA丑闻事件后大有改观,对其处于别扭又欣赏的情绪中,夸赞其“通情达理、爱憎分明,是云中白鹤,人中豪杰。”
梁老爷子点头,能上Q大,才智不成问题,人品好性格佳,比梁君澈之前身边的狐朋狗友,类似什么陈博学,好了不止一百倍。
作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拥护者,梁老爷子理应感到欣慰,可不知怎的,一股不安的情绪却在上涌,像一团乱麻,他无法抽丝剥茧,找寻其中的线头。
然而昨夜,他忽然想到什么,在电脑上搜索苟玳的照片。
搜索首页的图片是之前搜猫的人物专题报道,苟玳穿着宽大白衬衫和米色亚麻裤,整个人就像希腊神话中误入凡尘的仙子。
好看,和梁君澈不相上下,甚至更胜一筹。
梁老爷子没有犹豫,将“美貌票”投给了苟玳。
与此同时,梁老爷子猛地察觉到不安的缘由。
一个好看的、温柔的、才华横溢的、和梁君澈关系甚密的、梁君澈愿意为其推心置腹的男生。
梁老爷子不得不产生某方面联想。
不是梁老爷子时髦 ,而是他曾经的一个合伙人,就面临过儿子出柜之事,气到大病一场。
此刻,包厢内,众人皆谨言慎行,气氛有些冷场。
梁老爷子也没心情热络场子,便对心腹陈连道:“开个电视吧。”
==
电视的喧哗声,冲淡了包厢内的冷清。
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热菜上桌,众人的神情和胃一起暖和下来。
梁老爷子尤爱金林城下餐厅的烧鹅,尤其佐以其秘制的“酸梅酱”,皮脆柔嫩的烧鹅,搭上酸甜解腻的酸梅酱,一口下肚,心满意足。
梁老爷子吃完一小碟烧鹅,心情好了不少,问张添洼:“最近君澈的公司如何?”
张添洼立马如不要钱一般,将【君待投资】里里外外夸赞一遍,当然,着重夸赞小梁总领导有方、虚怀若谷、运筹帷幄。
梁老爷子的表情又舒缓了些。
“上次你说君澈那学长开的兴趣班,怎么样了?还在经营?”梁老爷子抿了口茶道。
张添洼的表情略微尴尬。
昨天,张添洼收到了【不怠学习】新一期的财报,各项指标数值与之前天壤之别,和萧条惨淡压根沾不上边。
张添洼之所以尴尬,倒不是他之前对这项目多有嫌弃。
他是个特别能伸能屈的人,说难听点,墙头草随风倒,只要这项目能给【君待投资】带来利润,他立马能扇过去的自己两巴掌。
张添洼局促的原因,是因之前梁老爷子对老年人兴趣班的项目信誓旦旦一通分析,认为根本没有可行性。
张添洼的脸打烂都可以,老爷子的脸可金贵得很,打不得。
张添洼遣词琢句,最后道:“小梁总投资有方,还在经营。”
说罢,张添洼在心底给自己点赞。
既没有说谎,也不说经营得好打老爷子脸,语境重点在突出小梁总优秀,简直完美!
自己真是个平平无奇的说话小天才!
只是梁老爷子今日一反常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还在经营?苟延残喘吗?”
张添洼:不苟,还挺强大的。
就在张添洼左右为难时,有人解救了他。
“哇,是冯老。”
解救他的是他前同事,如今栋元集团生物医药板块的副总监老张。老张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一副浑然忘我模样。
电视上是华国央视频道,正在播放《华国百年人物专题报道》。这个新节目是为迎接华国百年华诞特别开辟,专门记载百年来为华夏做过杰出贡献的各领域人士。
和同类节目纯粹歌功颂德不同,这节目做得很有趣味性,比如记录这些人士现在的生活状况,一起回忆青春,拍得很有生活感,充分诠释“平凡而伟大”,因而备受好评,近期收视率极高。
今天节目介绍的是在华夏生物工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个人,冯老冯鹿宾和官老官国庆。
节目在穿插着讲述完两人过去的丰功伟绩后,随着镜头,走入他们如今的生活。
两位功标青史的英雄人物,晚年生活依旧朴素,深居简出。
冯鹿宾有个同龄的妻子,有个乖巧听话的女儿,镜头中都透着平实的幸福。官国庆则失意得多,早年丧偶未再娶,儿子留洋后便定居海外,一个人孤孤单单。
镜头中,官国庆对着电视柜上一家三口的合照发呆,所有观众都觉鼻子一酸。
观众的眼泪刚酝酿,官家门铃响了,保姆开门,冯鹿宾提着大包小包笑呵呵地走进来。
“咦,他们认识?”
此刻,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都发出和包厢内众人如出一辙的疑惑。
两人虽都从事生物工程,但并非同一领域,工作上并无交集,节目前半段关于两人的记录,也没有显现出任何相识的痕迹。
央视没有卖关子,很快,两人并肩出门,画外音采访着两人。
“官老、冯老,你们以前就认识啊?有过业务交流吗?”
冯老拿着把极为时髦的手持小风扇,摇头:“没没没,我们上个月才认识的。”
官老也点头附和:“一见如故哈!”
很快,镜头揭露了两人相识的缘故。
原来,两人年轻时都喜欢国画,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放弃。退休时想重拾“旧爱”,苦于没有场所和志同道合的人。
一个多月前,两人在路上行走时,遇到了推销课程的员工,便尝试着报了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越发痴迷。
镜头跟随两人,记录了两人在国画课上专心听讲、认真绘图的模样。
下了课,官老对着镜头道:“我等下还有一堂课《他们的想法》。”
原来,两人报的国画课是“活动免费课”,一周只有一次。两人觉得不过瘾,都加了课。
冯老多报了一个摄影班,官老因为更为空闲,也喜欢和一群老人热热闹闹,报了《走入互联网时代》《优雅生活的奥义》《他们的想法》等八门课。
官老上完课,坐在镜头前同记者闲聊。
他说,自己最初报班,是因为这里环境好,人热情,教得也不错,可以打发寂寞。
后来他上了《他们的想法》这一堂课。
这是一门附赠课程,报任意一门收费班都可免费上,官老本着不上白不上的心态参加。
参加后,他却发现,这是对他最有启发,最令他感同身受的课。
《他们的想法》,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描述着现代年轻人的迷茫和思想,让老一辈更能理解年轻人的世界。
官老感叹道:“我们这一辈,总是会以过来人身份自居,总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为子女好。上了这堂课,我和儿子的沟通顺畅很多,他都在电话里对我说,‘爸,你变了,开明了。’”
一旁的记者企图往煽情方面引导:“您对国家奉献了一生,却未能参与孩子的成长,如今退休,您会尝试多关照孩子吗?”
官老看着中年记者,笑道:“我觉得啊,你也该报下《他们的想法》这一课。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真的不要插手太多。这门课教会我最多的,就是要将对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多交流。你有孩子了吧?”
中年记者:“小学快毕业了。”
官老:“和小孩说话,不要高高在上,不要认为自己是权威、是真理,多用朋友的视角交流。”
记者:“这是你在课堂上学到的?”
官老点头,特别热情继续介绍课程:“还有《走入互联网时代》这个课,我觉得家里有老人的都能来上一上。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这代人经常会感到脱节,又羞于提问。这门课很基础,很实用。”